冲脉天机

时间:2024-07-27 07:52:52 来源: 时空医学研究院

冲脉天机
作者:弥智


【编者按】

弥智(即卓旺老师)医易互参、佛道同修,由医由文入道入佛,苦苦求索,久久为功,著书立说,经过积年累月之不懈修持,或渐或顿,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气象日趋广大,终成深明医之源、道之根、佛之本的一代宗师,为继承、发展、创新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。


《弥智说法录》成书于2022年1月,系统收集了弥智的修证道歌、偈子、健康真言、金刚妙语、论著等内容,有缘者求之,并依此学习实修,必获加持,甚至证悟!《冲脉天机》是《弥智说法录》中的一篇重要论述,该文系统性揭示了冲脉隐藏的生命天机。



  (续文)
  当然,理想是丰满的,现实是残酷的,所谓人生无常,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,很多人都疲于奔命,连正常的吃喝拉撒睡醒都不能保证,更不要说养生了。在当今社会,绝大多数人饮食没有规律、睡眠不足、压力过大等等,长期处于多度劳累的状态,导致精气严重缺乏,不足以维持后天生命的正常生理活动,此时肉身便会通过十二正经向奇经八脉求援——“募集”元炁。奇经元炁转化为正经之气,通过经络周天的运行,在一天中,按照十二正经“子午流注”的不同时辰将能量补给不同脏腑;在一年中,则按照五行对应关系于不同时节将先天能量补给不同脏腑:春季木运当令,先天能量主要滋补肝;夏季火运当令,先天能量着重补养心;长夏土运当令,先天能量注重健补脾胃;秋季金运当令,先天能量侧重润补肺;冬季水运当令,先天能量偏重温补肾。如此这般,维持了肉身的正常运转,但却过度的消耗了元炁,因此折寿。
  总而言之,元炁处于不断地消耗中,消耗速度的快慢决定了寿命的长短:善于养生者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如饮食规律、睡眠充足、清心寡欲等等,使肉身气血充足,元炁的消耗自然慢一些,寿命就长一些;反之,不善养生者,比如暴饮暴食、经常熬夜、房事过度等,久之必然气血亏虚,加速元炁的消耗,寿则短。
  如果放任先天之炁只减不增,任由生命走向死亡的必然,那么绝对与人们长生不死的追求背道而驰。事实上,人们一直在寻找增加元炁之法,历代圣贤参禅悟道,旨在将盈余的三焦精微物质气化成正经之气后,逆转方向,以神光下注烹炼正经之气,使其气化炁注入奇经八脉,谓之后天返先天。如李时珍所言“盖正经犹夫沟渠,奇经犹夫湖泽。正经之脉降盛,则溢于奇经。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,沟渠溢满,霶霈妄行,流于湖泽;此发《灵》、《素》未发之秘旨也。”
  《奇经八脉考》曰“是故医而知乎八脉,则十二经、十五络之大旨得矣;仙而知乎八脉,则虎龙升降,玄牝幽微之窍妙得矣!”且看冲脉:精子和卵子相撞,即元阳和元阴交合,落于母腹而结胎。胚胎在发育过程中,依次生成督脉、任脉、阴跷、阳跷、阴维、阳维、带脉,最后生成冲脉(参见吾之小文《呼吸论》),并派生出十二正经、五脏六腑、四肢百骸、筋骨皮毛,逐渐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人。由于冲脉所处的位置——下抵元气储存库、上达元神居住地,决定了它的作用:将先天之元炁灌输给任督二脉,同时滋养十二正经,故称“冲为血海”“冲为经脉之海”。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前文所讲的冲脉循行路线得到佐证。可见,冲脉乃存储人体元炁的大药库。
  进一步分析,就可以得出“冲脉乃十二正经之海”所蕴含的惊天秘密:冲脉蓄积奇经元炁,在肉身能量不足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时候,炁化气流入十二正经,再经气化精补给脏腑能量,温煦脏腑,濡养肉身,即日常能量内消式循环路线,其实质乃化的过程。脏腑精微能量有盈余,精化气进入十二正经,再经烹炼气化炁注入冲脉,壮实元炁,固养元身,即库存能量内蓄式循环路线,其实质乃藏的过程。炁化气、气化精乃顺式,顺行则致一身之炁化而为精,乃成人之道也,故顺则凡;精化气、气化炁乃逆式,逆行则炼一身之精化而为炁,乃成仙之途也,故逆则仙。《养生秘旨》曰“欲知仙凡之隔,当知顺逆之分。”总之真传一句话:冲脉乃由凡入圣、返本归元的唯一“通道”。
  前面已经说过,想要长生不老就要逆转元炁的消耗,变成增加元炁,而烹炼正经之气是一个主动的、人为的内证修持过程。内证对于人类并不陌生,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元始中医时期就已经有了内证的萌芽,而经络的发现,正是中医内证之功,明代李时珍在《奇经八脉考》中说:“内景隧道,唯返观者能照察之。”所谓内景即藏象,隧道即经络,返观者即指进行内证实验的人。可见,传统中医非常注重内证实验,很多医学大家都是有内证功夫的上医。然而,经过历史的演变,在后人继承、传播的过程中,学而不识,识而不通,通而不精,致使内证功夫逐渐被世人误解,披上了“宗”“教”“道”“迷信”“伪科学”的纱衣,学医者掌握医技,偏重于生理治疗,中医内证功夫逐渐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。因此,奇经八脉虽源于《黄帝内经》,却只给后人留下了“奇”的传说,今人将任督二脉归入正经以便指导针灸治疗的做法非常普遍,或多或少暗示医者既无心也无法深究奇经之秘。而医、道、释本一家,皆为探索人体奥秘、揭示宇宙真理而来,我们可以从佛道的角度一窥冲脉之天机。
  密宗称“冲脉”为“中脉”,因其直立贯穿于肉身的中央,下起会阴,上至百会,故谓之中脉,梵语“阿缚都帝”(意为能产生俱生妙慧),藏语“武玛”(即成就之母)、“根打玛”(能生一切功德智慧,一切由此而生之意)。密宗认为,中脉为一切众生之命根(又名“命脉”),乃成佛的唯一路径(也叫“大道脉”),修持一切密法要获得圆满成就都离不开中脉的开发,因此《协巴多杰根本续》中有偈云:“气不入中脉者,妄想证菩提,如若手捻沙,欲得酥油者”,开通中脉后,行者不仅神通具足,而且生死涅磐已无差别,可见中脉的重要性。
  中脉无形无色,闭藏不通。密宗所言,中脉由七个脉轮分隔,在顶端有白菩提,在底端有红菩提;由于脉轮的分隔,渗入中脉的气上下不连贯、不连通,且有量级之分,脐轮以下乃生殖之精,即命气也。中脉底端如树根旁伸,统辖生殖之精,密宗谓之“小海螺脉”。于此,依据密宗的中脉知识来简要介绍中脉之七轮。七轮从上到下依次为顶轮、眉轮、喉轮、心轮、脐轮、生殖轮、海底轮。七轮与中脉的关系,好比七个轮子套在一个透明管上,每两轮之间的距离是个人指宽的12.5倍。
  ①海底轮,有九条支脉。为所有轮之能量供应处,故又名基础轮。
  ②生殖轮,有六条支脉。在内证到了高级阶段之后,这个脉轮才会用到。可以运行生殖气,也就是明点。
  ③脐轮,又称为化身轮。此轮有六十四支脉,主要功能是唤醒体内的巨大潜能,增强智慧,认识自己。
  ④心轮,又称为法身轮,在脐轮之上,有八条支脉。它的作用在于开发我们的心智和灵性。由于常人对元身不了解,因此可能把它观想在心脏跳动的部位,这是错误的,应该将之观为一朵莲花在双乳之间的心尖位置上。
  ⑤喉轮,又称为报身轮,有十六支脉。其作用在于恢复我们身体的健康,并且能够培养出真正辨知梦境的能力。
  ⑥眉轮,在两眉之间,印堂稍下。其作用在于提高我们的视觉能力,在感知上突破阳性物质世界的障碍。眉轮气脉打通后,就会达到眼通的境界,没有任何物质可以障碍他的视野。换句话说,闭着眼睛,隔着墙壁,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外界的一切。
  ⑦顶轮,有三十二条支脉。其作用在于释放我们一切的情欲和执著,可以让我们领受无尽的喜乐,事实上,我们一切心智上的圆熟、成长和证悟均借助顶轮的正确运作和由此生起的大乐展现出来。
  另外,某些宗派有梵穴轮一说。所谓梵穴轮,是元身与外界联系的窗口,也是人体中脉与阴性物质世界的衔接口,实际上就是玄关,有关玄关的秘密在《时空医学——从时空两个维度探索医学》一书中已作揭露。修持初期,由于我们还未净化自己,心性上也未圆熟,尚无法展开此轮。
  密宗非常重视中脉,并将修中脉之法视为密中之密。
  道家名“冲脉”为“中黄”。根据五行说:东方甲乙木,南方丙丁火,中央戊己土,西方庚辛金,北方壬癸水,土色为黄,故黄为中央之色,“中黄”二字并具“中央”之义,亦指中黄位于身体中央。密宗中脉有七轮分隔,道家中黄有三田划分。所谓“三田”即上、中、下三个丹田:
  上丹田为督脉印堂之处,又称“泥丸宫”,在督脉的循行路径上,属于阳性,是阳气集中的地方,乃藏神之所,是主管意识活动的神经中枢所在。
  中丹田为胸中膻中穴处,为宗气之所聚;以牛郎代表心为阳。
  下丹田为任脉关元穴,脐下三寸之处,为藏精之所;以织女代表肾为阴。
  上丹田为性根,下丹田为命蒂。所谓“气沉丹田”,一般指的是气沉下丹田。道经认为下丹田是人命的根基、阴阳的门户、五气的本元,是男子藏精、女子藏胎之处,若意守下丹田,存思阴阳之神,则阴阳之气不衰,生命不枯。
  统辖生殖之精的脉路,道家称为“小葫芦脉”,密宗名曰“小海螺脉”,强化后天脾胃功能的脉路,道家谓之“大葫芦脉”,密宗言之“大海螺脉”,两者称谓不同,其实质一致。太元正宗则在灵极穴的后上方发现了“葫芦柄”,至此,葫芦脉之全貌暴露无遗。大葫芦脉统摄后天之气,小葫芦脉固守先天之精,葫芦柄功在还精补脑,其脉虽小,神机广大,修行者需珍之宝之。
  道教典籍中,首次明确提出“三丹田”概念的是《内景经》,与三丹田相对应,《内景经》还提出三黄庭之说:上黄庭宫在脑中,与上丹田相应;中黄庭宫在心中,与中丹田一致;下黄庭宫在脾中,与下丹田不同。总而言之,道家修真基本上都是以三丹田和三黄庭为枢纽,强调积累精气为长生要诀,按照“炼精化气、炼气化神、炼神还虚、炼虚合道”的内丹修炼方法,使精、气、神互化互凝,结成金丹,由有入无,重返虚空,成就大罗金仙。
  总之,中脉也好,中黄也罢,不论佛道,无不注重此脉的贯通,冲脉不通,健康有碍;冲脉不通,道果难成。
  冲脉未通之前是“凡夫脉”,既为凡夫脉,冲脉中从“炁→气→精”的内消式能量循环自动进行,且经过若干年乃至几十年的消耗,其内蓄积的元炁量已不复当初,远没有精卵结合时似宇宙大爆炸般的威力,可以说相当弱小。假如把元身比作火箭,元炁就是发射火箭的燃料,燃料不足,元身何以返还虚空?因此,必须获得真传、掌握绝密方法,打通冲脉,方能将“凡夫脉”升级为“智慧脉”,以便元身自由出入。
  至于打通冲脉之法,佛有佛途,道有道经。就佛家(特指密宗)而言,先练海底轮,炼精化气,打通阴跷,只有阴跷打开,精元才能缘督脉而上;依道家而论,意守下丹田,保守性命之本不令耗散,养形炼精,积精化气;而后,佛家通生殖轮、脐轮、心轮、喉轮、眉轮,贯通中脉,破顶轮而出,法身正位,一路向上;道家过命门、夹脊、玉枕,通三田一宫,打通大小周天,元神出游,最后直透中黄,白日飞升,羽化成仙。由此可见,无论修佛还是修道,开七轮通中脉抑或破三关过三田透中黄,都只为积精聚气、烹炼煅烧、剔除性中之情,打个不确切的比喻,就如飞机在跑道上不断加速滑行以提高加速度起飞一样,待时机成熟,便一飞冲天。二者方法虽有差异,但异曲同工,殊途同归,实乃佛道同源。
  值得强调的是,无论通中脉还是透中黄,积精化气都是第一步,而烹炼必须以肉身之精有盈余为前提,且必须借助“原动力”。正经之气好比炉中之生铁,奇经元炁好比炼成之纯钢,炼铁成钢,要有生火助火之“风箱”,这个“风箱”,便是灵极穴。灵极穴开启,由凡息返还胎息,神光下注,烹炼即始。
  人是一个生命体,它的存活需要物质基础,所以肉身精微之盈余少之又少,炼成之奇经元炁极其有限。炼精化气只是冲脉修持的门槛,此时就已出现“原材料”不足,后面的修持还怎么进行?所以,灵极穴必须由胎息态转入灵息态,摄取宇宙元炁(即所谓的大药),为元身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。我们知道,炁是宇宙的最小微粒,可以穿行于阴、阳物质世界,故而通过灵极穴可直接摄纳宇宙之元炁注入奇经八脉。胎息好比脾胃之饮食,一日只能三餐,灵息好比口鼻之呼吸,随时随地进行。我们称灵极穴为元身的“呼吸器”,便是出于这个道理。
  灵极穴何在?汗牛充栋的道家经典,如《周易参同契》《性命圭旨》《黄庭经》《悟真篇》等,都言及此穴,《黄庭经》“上有黄庭下关元,后有幽阙前命门”是也,道家称之为“真气穴”“金炉”,并将之定位于“脐下一寸三分,前七后三正中心处”。宝瓶气是密宗功法之基础,其目的就是积蓄能量,开启脐轮,而脐轮涵括了灵极穴。《难经》云:“脐下肾间动气者,人之生命也,十二经之根本也。”《元极经》云:“灵极者,肾前脐后虚无圈是也,动前空无,启后见炁,灵息之根,返本之基,归元之始。”事实上,在内证实修过程中,只有真气萌动之时,灵极穴方可显现,我们才能亲身体会并内观其准确位置,切忌人为定位,所谓“前七后三”只是一个概数。
  灵极穴又该如何开启呢?灵极穴的开启方法:观想神阙为灵极穴鼻,由后天口鼻呼吸引动,一呼一吸,息息归根,吸气时,意想宇宙气光从灵极穴鼻吸入,小腹随之外鼓,肚脐有张开吸气光之势;呼气时,意想将气光收入腹内,小腹随之内收,灵极穴鼻有闭合收气光之势。并念动灵息真诀(“唵……复无极”),渐渐得胎息而入灵息。
  灵极穴的呼吸,初始阶段是“胎息”,高级阶段是“灵息”。胎息之时,人的后天口鼻呼吸渐微,先天之炁氤氲萌动,奇经八脉开始修复,炁道通畅,炁流充足,元身之主——元神慢慢苏醒、激活,挣脱肉身的藩篱,不被后天识神制约,重新拥有自主、自控权,因此而获得新生,并由胎息进入灵息,元身逐渐成长、变化,威德俱足,四身圆满,大道成矣,元极光明!
  冲脉开通之后为“智慧脉”,为智慧气流经之处,其具备四大特点——通畅的、直立的、内空外明、蓝色!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观想、修持,必须符合上述四大特点,否则,无法将业劫气顺利转为智慧气而灌注冲脉,抑或在灌注时使冲脉走向、形状变异,无法畅通。
  冲脉修持,始终伴随着气、光的变化。冲脉的气与光之颜色可随意念、咒音而改变,也可以随着修为的加深而出现相应的颜色。淡白色光是人体正常状态时的生物光,冲脉初通时显红光,蓝光是比较高级的心轮光,黄光是高度入静时出现的光。当明点收发自如,内外光交融时才能显现白炽自性光。
  当冲脉完全打通,便有庄子所谓的:“堕肢体(没有身体四肢的感觉),黜聪明(绝对没有妄想),离形去知,同于大通,此谓坐忘。”会有引伸上下通于无际的觉受,自然而然便呈现“万里青天无片云”的晴空境界。
  始终不要忘记,冲脉是元身出入肉身的通道,也是元身返本归元的途径,冲脉沟通元身与三身。倘若打通冲脉变成智慧脉,元身便可修得法身、报身、化身圆满。因此,严格地说,打通冲脉,并非全部功成,从此往后,前路更加微密深邃,必须有明师指点,而行者亦须继续精进努力。
  吾自九三年开始随缘点拨喜佛慕道者以来,至今已近三十年。从吾修学者来自各行各业,其中亦不乏高学历者,吾很想在其中觅一载道之器作传人堪当大任,可惜费尽心血,犹不能成,看似有志有愿者,一个个经不住考验,稍遇事故与磨炼便真相毕露。古丹家王重阳鞭笞马丹阳,钟离权十试吕洞宾,张道陵七考赵升,而今日社会连一试都难行,故干脆将修道法诀、参悟心要连同实修步骤集于《天医致道》《弥智说法录》《卓旺说医论道录》《千古一脉 万代流传》,公之于世,普度有缘。其中少许至深至秘者,诸如“法身之智慧”“一路向上之大功”“破玄关参虚空”等,且待时机成熟再同诸君探讨。

  2021年12月18日写于粤港澳大湾区

分享到: